显然约翰看透他们并未结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

Written by
En hsin
4 min read
当时施洗约翰在犹太旷野传讲悔改的道理,为人施悔改的洗。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接受约翰的洗礼。然而,约翰并没有夸奖他们有信心,却说了难听的话,称他们为毒蛇的种类,说他们是为逃避将来的愤怒而来找约翰为他们施洗。显然约翰看透他们并未结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
从新约圣经里的记载,生活在耶稣时代的这两群似乎熟知旧约律法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在表面上是备受大众尊敬的高地位人士。然而神人约翰当时却已能看透他们的内心。后来在耶稣与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互动之间,我们也了解了原来他们的信仰无非是知识,他们的虔诚只是表面。因此耶稣称法利赛人是假冒为善的。主耶稣于他所设的法利赛人与税吏的祷告比喻中,指出法利赛人的“自义和对人的藐视“(路加福音18:9)。从耶稣和撒都该人的问答对话中,看到耶稣称撒都该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马太福音22:29)。这两群人在神的眼里并没有因信称义,乃是自义的人。
其实,自义是一个很难察觉的罪。一个自义的基督徒通常对圣经有不少的认知,而且也在信仰上表现虔诚又坚定。更是有相当意志力和自律,以至能严谨遵守圣经的教训。或许他在教会里担任重要并多项圣工。以上所提及的特点必然引来众同灵的敬佩和夸赞。但若一不小心,很容易陷入骄傲自满得状态,因此成了所谓自义的人。这时,他便会认为自己在信仰上比他人属灵,比他人更得神的喜悦。同时也会开始藐视其他同灵,无法对处在软弱中的同灵产生同理心,一味要求他人效法坚强的自己为榜样,甚至将难担的重担搁在人的肩上(马太福音23:4)。与此同时,这等人还以为自己这么做的是在扶他人一把,认为自己做得正确。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说,人若能说方言,有先知讲道之能,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将所有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就算不得什么。神是爱,律法的总纲是爱。由此,我们明白自义源于缺乏爱人的心。就像法利赛人等所表现出来的虔诚并不是出于爱,相反的是出于骄傲与自私,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取得个人荣耀。
施洗约翰奉劝撒都该人与法利赛人必须结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显然这两等人不认为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对,所以并没有反省的习惯,更别说向神悔改。我们自以为虔诚的要求主帮助我们事实反省我们的内心,查验我们所表现出来一切虔诚的外貌与行为,是否真是出于爱神爱人的心。若发现确实有私心,我们一定要求神怜悯,帮助我们谦卑认罪,并且结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千万不要像这两等人一般,成了毒蛇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