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Potter's Hands 所写的文章

Featured image of 哥林多前书 第十二章 - 因为冰淇淋也属于聚餐的一部分
每日读经

哥林多前书 第十二章 - 因为冰淇淋也属于聚餐的一部分

羡慕他人恩赐的低语,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还要常见。我们钦佩他人的口才或动听的嗓音,却暗自怀疑自己的是否重要。但比较让我们看不见神赐给我们的恩赐,也削弱了我们愿意服事的心。 赞美心跳,而不仅是微笑 我们常称赞那些引人注目的事物—别人的微笑或令人敬畏的气场。但你可曾被称赞过动脉健康,或心跳有力而规律?这些看不见的部分,才是支撑一切的关键。然而,直到出了问题,我们才注意到它们的存在。教会中也是如此。有些职分不会赢得掌声,但一旦缺少了,整个肢体都会感受到缺口。 恩赐不同,也本该如此 我们的恩赐是有目的地被赐予(哥林多前书12:11),是为要完成我们在基督身体中的独特角色。我们就像神画布上的笔触——有的浓烈,有的细腻;有的勾勒主景,有的填补空白。单看一个笔触可能微不足道,但少了它,整幅画就不完整。我们蒙召要忠心管理所领受的恩赐。无论我们的恩赐是劝勉、服事、施舍、教导、带领或是施怜悯,都要甘心乐意地献上(罗马书12:6-8)。 曾几何时,我带着一盒超市买的冰淇淋参加聚餐,面对一桌精心准备的家常菜,我觉得自己贡献微小。但当看到大家带着笑容添第二碗时,我才意识到我的那一份,其实也有价值。一道菜不能成宴席,正如一个肢体不能建成教会。同样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奉献汇聚起来,才使基督的身体完整(罗马书12:4-5)。对你来说微不足道的事,可能正是别人所需要的力量;而别人的付出,也反过来扶持了我们。因为,我们是一起组成完整的整体。 愿我们学会珍惜那些不显眼却忠心的部分,因为身体上看似软弱的肢体,是不可或缺的(哥林多前书12:22)。我们不需拥有所有恩赐,也无需渴求更多,因为神本意就是让我们彼此倚靠。因此,就让我们忠心地使用自己所领受的恩赐,并欢喜地为别人的恩赐喝彩。 用出来,而不是炫耀 虽然我们被呼召用恩赐去服事,但也要谨防用它们来追求地位或自我荣耀的诱惑。我们的恩赐不是靠挣来的,也不需要靠行为来配得。它的唯一目的,是叫我们去服事(彼得前书4:10)。正如哥林多前书12:7所说,圣灵的显现是为了众人的益处。不要因惧怕或贪图安逸而埋藏你的恩赐,免得被称为不忠心(马太福音25:26-30)。因为神既能赐下,也能收回。 喂养家庭,每道菜都重要 每逢安息日的聚集,就像一场属灵的恩典聚餐。欢喜地把你那一份摆上桌吧!因为当每一份恩赐都在发挥作用时,教会就成为一个合一而光辉的身体。而这一切的背后,神必得荣耀(以弗所书4:16)。

|

6 分钟阅读

Featured image of 当“再来一个”变得重要
话题性

当“再来一个”变得重要

不久前,我探访了一间教会。尽管她已经有些年头了,但这间教堂依然见证着忠心的守护。地板一尘不染,圣经和赞美诗整齐地摆放着,讲台旁的花艺布置也显得用心良苦。你可以看出,那里倾注了许多爱心来照顾神的家。 然而,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当崇拜开始时,只有寥寥数位会众在场。我后来得知,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沉寂充满了那一排排空荡的长椅,与我习惯的、座无虚席的家乡教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在这宁静的会堂中,依然有人持续前来、敬拜,并忠心地照顾神的殿。 我不禁开始思考:在人少同走信仰之路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又或是,每周坚持出席,在一个安静多于歌声、空位多于人影的地方敬拜,需要多大的毅力?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常常低估了互相支持的力量。 许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出现无足轻重。我们想着:“反正会有别人去。”却没意识到,也许正是我们的出现,成为了某人默默祈祷已久的安慰或鼓励。 我们的关怀与支持,应该胜过那悄悄生根的孤单。我们不仅要做世上的光和盐(马太福音5:13–14),也要成为弟兄姊妹的光和盐。让我们的话语和陪伴洗去孤独的感受,缓解灰心的重担,让弟兄姊妹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我们要伸出双手彼此扶持。当摩西在与亚玛力人争战时因祷告而双手疲乏,亚伦和户珥一边一个扶住他,使他的手稳举,直到日落。于是以色列得胜(出埃及记17:8-13)。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箴言16:24) 不要低估一句善言、一场探访,甚至只是安静陪伴的力量。有时,最简单的支持行为,能在一个默默承受重担的心中回响最深。也许某一天,我们的心也会渴望这样的光与鼓励。 所以,不要轻看自己作为同行者的角色。愿我们在爱中成长、成熟,成为弟兄姊妹所需的那份支持,坚固那下垂的手,扶起那困倦的心。

|

5 分钟阅读

Featured image of 撒迦利亚书 第十二章 - 不要浪费哀伤
每日读经

撒迦利亚书 第十二章 - 不要浪费哀伤

《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开始时,神应许要保护耶路撒冷免受敌国的侵害。祂要使耶路撒冷成为一块不可动摇的磐石,凡试图攻击她的,都会受伤(撒迦利亚书 12:3)。神站在祂子民这边,甚至使软弱的人也能如大卫一样奋勇作战(撒迦利亚书 12:8)。然而,比起祂所应许的保护,更令人震撼的是祂在他们心中所要成就的事。 第10节将焦点从外在保护转向内心转变。神宣告要"将施恩和恳求的灵浇灌"祂的子民(撒迦利亚书 12:10上)。祂要打开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终于认出那位他们曾经弃绝的主。他们的心要如同失去长子般哀恸,充满深切的忧伤(撒迦利亚书 12:10下)。这种悲伤如同昔日以色列人为约西亚王在哈达临门所悲哀的一样(撒迦利亚书 12:11)。 然而,悔改并不是人天然会追求的改变。圣经多次显示,人心刚硬,容易为自己辩解。我们要么找借口,要么轻看自己的过错,甚至对自己的罪麻木。但因着神的怜悯,我们的心开始寻求悔改——因为是神已在我们心中动工。透过那觉醒的忧伤与渴望,祂感动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眼睛得以看见。正如《罗马书》2章4节所说:“神的恩慈是领你悔改”,祂以恩典邀请我们重新归向祂。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偏离了神,会感到沉重,甚至羞愧。我们心中可能有这样的哀叹:“主啊,我终于看见自己离你有多远。” 神并非揭露这些是为了让我们逃避,而是要我们回家。因此,我们不要退缩,而是要勇敢回应,带着这样的心来亲近祂:“主啊,我愿意再一次与你同行。” 虽然神白白赐下这份礼物,但并非每个人都会接受。如果今天我们听见祂的声音,就不要硬着心(希伯来书 3:15)。 我们是否愿意踏进祂为我们打开的那扇门? “我要论到耶和华说:‘祂是我的避难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神,是我所倚靠的。’”(诗篇 91:2) 愿这成为我们对祂呼召的回应。

|

4 分钟阅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