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

Should Infants Be Baptised?

What various Christian denominations believe about infant baptism, and what we believe from the Bible.

Anonymous

|

8 分钟阅读

What is Infant Baptism?

The Bible is relatively silent on the topic of infant baptism, or paedobaptism (also spelled ‘pedobaptism’); it does not explicitly detail the baptism of babies. Nevertheless, the observance of the sacrament of infant baptism within the Christian community has persevered throughout history.

As early as the third century, in support of the belief that infants are born into original sin (Psalm 51: 5), there are records of infant baptism being deemed commonplace in Christianity. Today, Roman Catholics, most Orthodox Churches, Lutherans, Anglicans, Episcopalians, Presbyterians, Reformed traditions, and Methodists practice infant baptism.

Why conduct Infant Baptism?

The following is their shared belief and understanding – that infant baptism is to be considered a sacrament that sets out to accomplish several things, the remission of sins, tying a clear link between baptism and salvation, and the removal and putting off / away of the old sinful self and stepping in to a new faithful life in Christ.

How is Infant Baptism Conducted?

The modes through which infants are baptised / the methodology of infant baptism, however, differ between the respective denominations.

For Roman Catholics and in several Orthodox Churches,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of baptism falls on the parents or legal guardians / caregivers of the infant.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bringing their child to the Sacrament of Baptism as soon after birth as possible in the hope that the child will be brought up in the Catholic Faith. Except in case of necessity, the church is the usual place of baptism, is attended only by invited guests (usually Roman Catholics themselves), and is typically conducted on Saturdays. 

Starting at the door of the church, the child, parents and godparents are greeted by the priest and welcomed into the church. Chosen by the parents, the godparents must be 16 years old or older, willing and able to take on their full responsibilities as godparents, and are active confirmed Roman Catholics.

Moving further into the church, at the ambo, or the reading desk, the priest delivers a short sermon and words from the Bible to those present. He then proceeds to say prayers and anoints the infant with the oil of catechumens, symbolising healing from God and the warding off of evil.

Next, at the baptismal font, the water is blessed, the parents and godparents make vows on behalf of the child, and the baptism sacrament takes effect. Water is poured over the infant’s head three times while the priest proclaims that the infant is baptised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Soon after, the infant is anointed with the oil of chrism, wrapped with a new white shawl, and his / her parents are given a candle (lit from the Paschal candle) while the priest says the words, ‘Receive the light of Christ… May he keep the flame of Christ alive in his heart.’

The Sacrament of Baptism is concluded at the altar, where the Lord’s prayer and three blessings; for the mother, for the father and for all others present, are said. This manner of conclusion serves as a concrete reminder to the parents and godparents to guide their child to complete their full initiation into the church by partaking of their first communion and confirmation.

For Lutherans, Anglicans, Episcopalians, Presbyterians and Methodists, as long as the infant is baptised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is involved, there is no single strict approach to water baptism that must be followed – infants may be baptised in either full immersion, or by having water poured over or sprinkled on their heads. Reason being, there has been little to no consensus on the original meaning or tru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 ‘baptism’, thus all configurations of water baptism, including the location of the baptismal sites, have been deemed acceptable.

Other Christian denominations such as Presbyterianism and Methodism, uphold the additional belief that baptised infants, upon reaching adolescence, are required to reaffirm / reconfirm their faith in public as a sign and clear indication of a personal claim of their faith.

Why exclude Infant Baptism?

On the opposing end of the spectrum are those who object to infant baptism, arguing that baptism should only be conducted for those capable of making their own sound decision to believe, repent and be baptis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personal faith in God. Such denominations include Pentecostals and Protestantism. They consider baptism merely an vain outward expression, profession or act of their inner spiritual relationship or journey of faith with Jesus. As such, they strongly believe that infants should not be baptised as they are too young and incapable of being convicted in their commitment, stat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faith in God and need for salvation. To these denominations, true belief and faith in God are the only essential keys to salvation.

Albeit differing schools of thought toeing the lines between validating and invalidating the need for and efficacy of infant baptism, the Bible requires us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in regard to this matter.

What does the True Jesus Church believe?

Mirroring adult baptism, infant baptism in the True Jesus Church is performed in the name of Jesus Christ (Acts 2: 38, 8: 16, 10: 43), with the infant’s face bowed down (Luke 18: 13, John 19: 30, Romans 6: 4-5), and the infant’s body fully immersed in living water (Matthew 3: 16, John 3: 23). 

God has shown that His saving grace extends to entire households, most times, starting from / initiated by the faith of one believer.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righteousness of Noah (Genesis 7: 1) and Rahab (Joshua 2: 18-19), led to the salvation of their entire households. 1 Corinthians 10: 1-2 goes a step further in paralleling the crossing of the red sea with the baptism of the entire nation of Israel. We see the same nature of God reflected in the New Testament – the baptism of Cornelius (Acts 10), Lydia (Acts 16: 14-15), the Philippians jailer (Acts 16: 32-34) and their entire households.

All of us have sin; we are born with it and it has caused us to fall short of the glory of God (Romans 5: 12). Thus, the significance of baptism applies to people of all ages.

Genesis 17:11-14 clearly illustrates circumcision as a sign of God’s covenantal relationship with His chosen people. Infants who were not circumcised were cut off from this relationship. Colossians 2: 11-13 echoes this, typifying circumcision with water baptism. Therefore, for infants to receive God’s salvation and be included in this covenantal relationship with God, the responsibility first falls on their parents or guardians. Children and infants receive direct blessings from God because of their parents’ firm faith and diligence in their pursuit of the Lord as a family (Deuteronomy 6: 6-7, Proverbs 22: 6, Matthew 15: 28, John 4: 50-54, 2 Timothy 1: 3-5).

At its core, baptism is an active response to the rejection of sin (Acts 2: 38, 22: 16) and the humble reception of God’s grace and salvation (Romans 6: 23, 8: 15-17, Ephesians 2: 8, Titus 3: 4-7). Infant baptism, is then likened to a mark / sign / physical evidence or manifestation of their parents’ / guardians’ steadfast faith in God and the passing on of that faith in the household.

相关话题

相关内容

我是否可以到任何教会去?

我是否可以到任何教会去?

今天,基督教界中有众多教派,而这些教会也与使徒时代当时所设立的教会大为不同。各教派对于圣经的解释各有其说。对于大部分基督徒而言,这些分歧并不重要。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的教会,都是基督身体的一份子。因此,他们相信只要成为了基督徒,就可以得救。曾经有一回,我邀请了一位基督徒朋友到教会来。他不解地跟我说,“但是。。。我。。我已有去教会,你怎么不去邀请其他非基督徒呢?” 真的说我们一旦成为基督徒,无论到哪一个教会去都能够得救吗? 所有的教会真的都是基督身体的一份子吗?一些基督徒就持有这种观点。因此他们认为无论到哪个教会去都无妨。 “又 将 万 有 服 在 他 的 脚 下 , 使 他 为 教 会 作 万 有 之 首 。教 会 是 他 的 身 体 , 是 那 充 满 万 有 者 所 充 满 的 。” 弗一22-23 “他 也 是 教 会 全 体 之 首 。 他 是 元 始 , 是 从 死 里 首 先 复 生 的 , 使 他 可 以 在 凡 事 上 居 首 位 。” 歌一18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而基督为教会的元首 - 这是圣经中教导的概念。圣经也进一步记载到: “身 体 只 有 一 个 , 圣 灵 只 有 一 个 , 正 如 你 们 蒙 召 同 有 一 个 指 望 。一 主 , 一 信 , 一 洗 ,一 神 , 就 是 众 人 的 父 , 超 乎 众 人 之 上 , 贯 乎 众 人 之 中 , 也 住 在 众 人 之 内 。” 弗四4-6 这些章节清楚记载只有一体、一主、一信、一洗、一神。但这是否是今天所有基督教所相信的呢? 我们是否能够说我们今天只有一个洗礼?不同的教会对于洗礼的教导各有其说。一些教会赞成婴儿洗礼,一些却反对。而每个教会对于进行洗礼的方式,还有洗礼是否与得救有关,看法也有所分歧。这是否还可被称为在基督身体里的“一洗”? 这就让我们来到圣灵的议题。在五旬节那天,神藉着圣灵的能力设立了教会(使二)。在使徒行传,我们也清楚看到圣灵如何带领使徒们(使十六6)。主耶稣曾说,圣灵就是真理的灵: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 约十六13 若所有的教会都是由同一个圣灵所带领并设立,那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版本的“真理”? 就如之前所提,不同的教会对洗礼有不同的见解。其他不同之处包括对说方言的解释。一些教会说方言,一些教会不说方言。不说方言的教会声称如今已没有说方言之事。一些教会在安息日聚会,并把该日守为圣日。而大部分的教会则在星期日聚会,并声称在安息日崇拜并不重要。这些相互矛盾的讯息难道都是来自同一个圣灵,来自真理的灵吗? 这就让我们来到下一点:一信。若我们在教义上有那么多不同之处,我们是否还可以说我们是一信的呢? 一些基督徒争辩说我们确实是一信的。因为我们相信同一位赏赐救恩给我们的主耶稣。所以,这些在教义上的差异并不重要。而很多人都引用这为理由,认为既然如此,那自己到哪一个教会去崇拜都无所谓。他们也常引用以下的章节为依据: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约三16 没错,圣经确实有记载信耶稣可以得救。但我们是否因此就否认圣经中其他的记载?难道圣经对于得救之事,就只有这个记载吗?耶稣在马可福音十六16不也说了,人必须受洗才可得救吗?难道就因为双方都信耶稣基督,即使一方相信得救必须受洗,另一方相信得救不需要受洗,我们都认为双方是出于一信的吗? 当加拉太人被迫要遵守犹太律法,包括行割礼,保罗特别警告他们要持守纯正的话语。从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保罗多看重福音的独一性。 我稀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借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 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 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加一6-9 我们来看看主耶稣曾说过的话。这也许会让一些人觉得很震惊: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太七21-23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虽然有些人已信主,但主耶稣却不拯救他们!若我们真相信耶稣在此所说的,我们就能清楚意识到,一个人并非相信耶稣、承认耶稣,就可以得救。 若我们说我们信耶稣,却不信祂所说的,比如,祂对于洗礼得救的教导,那我们是否真正相信了祂? 这就让我们来到最后一点:一体。若所有的教会都是圣灵所设立,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同版本的教义。这些不同的信仰,不可能都被视为一信,被统称为“相信耶稣基督”。如保罗所说,只有一个福音。只有一个完整的真理让人得救。若耶稣在圣经中只教导了我们一个有关得救的讯息,这个讯息岂不应该是由圣灵所启示,而不是按人意来解释吗? 而教会所扮演的角色则是要持守这个真理!如保罗所说写到: “ 假如我来迟了,你也可以知道在 神的家里应该怎样行。这家就是永活 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提前三15 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换句话说,教会是有责任持守真理的。若这些教会根本没有真理,那他们又怎么能被称为圣经中神的教会,基督的身体? 如以弗所书四章所记载,只有一信和一体。这意味着只有一个教会具有全备、拯救人的真理。若你到一个没有全备、让人得救真理的教会,一个不真正属基督身体的教会,你认为自己可以得救吗? 今天,真耶稣教会相信我们是神的独一真教会。我们所传的是全备的真理,是使徒们在圣经中所传讲的真理。真耶稣教会相信洗礼、洗脚礼和圣餐礼都是要得救,必行的圣礼。我们也守安息日,并相信领受圣灵即说方言,是得救的必备条件。而这些教义的相关章节,都记载在圣经中。而且也是圣经中,使徒们所信奉的同样的信仰。我们将不会在此文章中,详细阐述说这些教义。但您若有兴趣了解得救的真理,敬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应该施行婴儿洗礼吗?

我们应该施行婴儿洗礼吗?

一些人会争辩说因为婴儿不能独立思考并信主,所以他们不应接受洗礼。而为了支持该说法,他们就引用了腓利及伊索比亚太监的例子。在此例子中,腓利告诉太监只要他全心相信,就可接受洗礼(使八36-37)。 但是真耶稣教会相信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施行婴儿洗礼!虽说水洗是信心的表现,但这不仅是表明一个人的信仰,其中也蕴含着重要的属灵意义。就让我们从几个角度探讨。 首先,要得救,就必须接受水洗。耶稣就命令门徒要传福音,为众人施洗。这说明了得救与水洗是有密切关系的。 “信 而 受 洗 的 , 必 然 得 救 ; 不 信 的 , 必 被 定 罪 。” 可十六16 一些人会争辩说让人得救的是信心,而并非水洗。但是彼得在彼得前书三21清楚说明洗礼能让人得救! “这 水 所 表 明 的 洗 礼 , 现 在 藉 着 耶 稣 基 督 复 活 也 拯 救 你 们 ; 这 洗 礼 本 不 在 乎 除 掉 肉 体 的 污 秽 , 只 求 在 神 面 前 有 无 亏 的 良 心 。” 彼前三21 洗礼之所以能让人得救,是因为藉着洗礼,我们才能有无愧的良心来到神面前。换句话,我们的罪因此得赦了!使徒行传二章38节和二十二章16节就印证了这点。 “彼 得 说 : 你 们 各 人 要 悔 改 , 奉 耶 稣 基 督 的 名 受 洗 , 叫 你 们 的 罪 得 赦 , 就 必 领 受 所 赐 的 圣 灵 。” 使二38 “现 在 你 为 什么耽 延 呢 ? 起 来 , 求 告 祂 的 名 受 洗 , 洗 去 你 的 罪 。” 使二十二16 从这些章节,我们可以看出,要得救就必须接受洗礼。因为藉着洗礼,我们的罪才可被洗去。圣经告诉我们死藉着亚当的罪进入了世界。而且因为众人都犯了罪,所以死亡临到众人!死亡是罪的结果。而因为亚当的罪行,众人都被定罪。 这 就 如 罪 是 从 一 人 入 了 世 界 , 死 又 是 从 罪 来 的 ; 於 是 死 就 临 到 众 人 , 因 为 众 人 都 犯 了 罪 。 罗五12 因 一 人 犯 罪 就 定 罪 , 也 不 如 恩 赐 , 原 来 审 判 是 由 一 人 而 定 罪 , 恩 赐 乃 是 由 许 多 过 犯 而 称 义 。 罗五16 所有人类一出世,就面临死亡。这就是我们心里罪的影儿。因亚当的罪,我们也理当成为了罪人,理应承受永刑。 换句话说,当一个婴儿死去,他也会承受永刑!因此,教会必须为婴儿施行洗礼,以洗去他们的罪。因为婴儿也一样需要救恩! 第二,我们是藉洗礼成为基督身体的一份子,成了一个身体。 我 们 不 拘 是 犹 太 人 , 是 希 利 尼 人 , 是 为 奴 的 , 是 自 主 的 , 都 从 一 位 圣 灵 受 洗 , 成 了 一 个 身 体 , 饮 於 一 位 圣 灵 。 林前十二13 你 们 就 是 基 督 的 身 子 , 并 且 各 自 作 肢 体 。 林前十二27 保罗也把基督的身体与救恩联系。他说耶稣基督已让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和好,在主里成了一个身体。 “既 在 十 字 架 上 灭 了 冤 仇 , 便 藉 这 十 字 架 使 两 下 归 为 一 体 , 与 神 和 好 了。” 弗二16 若没有水洗,婴儿则无法成为这已与神和好,基督身体的一部分,那他们又怎么能得救呢? 第三,新约的洗礼与旧约的割礼是相似的。 “ 你 们 在 他 里 面 也 受 了 不 是 人 手 所 行 的 割 礼 , 乃 是 基 督 使 你 们 脱 去 肉 体 情 欲 的 割 礼 。你 们 既 受 洗 与 他 一 同 埋 葬 , 也 就 在 此 与 他 一 同 复 活 , 都 因 信 那 叫 他 从 死 里 复 活 神 的 功 用 。” 歌二11-12 有趣的是,一个人若要成为神的百姓,他就必须先受割礼!因为这是成为神百姓,必须符合的条件。就连外邦人,若要成为神的选民,都必须守逾越节,并受割礼。 “但 不 受 割 礼 的 男 子 必 从 民 中 剪 除 , 因 他 背 了 我 的 约 。” 创十七14 “若 有 外 人 寄 居 在 你 们 中 间 , 愿 向 耶 和 华 守 逾 越 节 , 他 所 有 的 男 子 务 要 受 割 礼 , 然 后 才 容 他 前 来 遵 守 , 他 也 就 像 本 地 人 一 样 ; 但 未 受 割 礼 的 , 都 不 可 吃 这 羊 羔 。” 出十二48 从以上章节我们可看出割礼非常重要,也是要成为神选民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但行割礼的意义到底何在?这纯粹是一种形式或是有其律法上的作用? “ 并 且 他 受 了 割 礼 的 记 号 , 作 他 未 受 割 礼 的 时 候 因 信 称 义 的 印 证 , 叫 他 作 一 切 未 受 割 礼 而 信 之 人 的 父 , 使 他 们 也 算 为 义 ;又 作 受 割 礼 之 人 的 父 , 就 是 那 些 不 但 受 割 礼 , 并 且 按 我 们 的 祖 宗 亚 伯 拉 罕 未 受 割 礼 而 信 之 踪 迹 去 行 的 人 。” 罗四11-12 保罗解释说割礼是神赏赐亚伯拉罕,作为他因信称义的印 证!让他成为所有相信(但未受割礼)之人的信心之父。让那些已受割礼之人,可按他的踪迹去行!换句话说,割礼是一种印记。印证一个人是亚伯拉罕,信心之父的后裔。是与他一样,行在神的信心中的人。 那以色列人又是在什么时候受割礼呢?当他们只有八天大! “你 们 世 世 代 代 的 男 子 , 无 论 是 家 里 生 的 , 是 在 你 後 裔 之 外 用 银 子 从 外 人 买 的 , 生 下 来 第 八 日 , 都 要 受 割 礼 。” 创十七12 虽然这是信心的记号,但我们看到神命令以色列人在仅八天大的时候,就要受割礼。在这个年龄,新生儿不可能对神有任何信心的行为。但神希望这些孩子尽快成为祂的子民!既然洗礼在各方面与割礼相似,即:成为神百姓所需有的举动,也是对神信心的表现,那么我们岂可因婴儿太年幼,无法宣誓自己的信仰而不允许他们进入基督的身体? 圣经非常看重父母的信仰。以腓利比的禁卒为例,就因为他一个人的信心,让他全家得救。其中必定也包括他的孩子。 他 们 说 : 当 信 主 耶 稣 , 你 和 你 一 家 都 必 得 救 。 他 们 就 把 主 的 道 讲 给 他 和 他 全 家 的 人 听 。 当 夜 , 就 在 那 时 候 , 禁 卒 把 他 们 带 去 , 洗 他 们 的 伤 ; 他 和 属 乎 他 的 人 立 时 都 受 了 洗 。” 使十六31-33 我们也看到耶稣如何拯救大臣及迦南妇人的孩子。这都是凭着父母对耶稣的信心。 “那 大 臣 说 : 「 先 生 , 求 你 趁 着 我 的 孩 子 还 没 有 死 就 下 去 。 」 耶 稣 对 他 说 : 「 回 去 吧 , 你 的 儿 子 活 了 ! 」 那 人 信 耶 稣 所 说 的 话 就 回 去 了 。” 约四49-50 “ 耶 稣 说 : 妇 人 , 你 的 信 心 是 大 的 ! 照 你 所 要 的 , 给 你 成 全 了 罢 。 从 那 时 候 , 他 女 儿 就 好 了 。” 太十五:28 圣经也记载,教导孩子敬畏神,是父母的责任。 “ 你 们 作 父 亲 的 , 不 要 惹 儿 女 的 气 , 只 要 照 着 主 的 教 训 和 警 戒 养 育 他 们 。” 弗六4 “教 养 孩 童 , 使 他 走 当 行 的 道 , 就 是 到 老 他 也 不 偏 离 。” 箴二十二6 因此,只要父母有信心,信徒的孩子,即便还年幼,还无法明白何为信心,也能够接受洗礼。事实上,他们必须接受洗礼,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让他们的罪得赦!而洗礼之后,父母就有职责教导他们敬畏神,教导他们行在信心的道路上。 作为结论,让我们谨记耶稣所说的,“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可十13-16)。”让我们不要禁止孩子们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不要禁止他们得救。

关于本会

我们是真耶稣教会,一间建立在耶稣与使徒们的教导上的全球性非宗派教会。藉由圣灵创立,我们的使命是把全备的救恩真理传向地极/世界尽头。

关于本会

We have four places of worship, and we gather for Sabbath and night worship services. We welcome you to join us for any of our in-person services!

参与崇拜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