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透过耶稣的话语与他日近
所有每日读经的灵修文章

The Benefits of Speaking in Tongues
Do you know just how precious it is to speak in tongues when you pray?
阅读文章
1 Corinthians Chapter 15 - His Grace Toward Me Was Not In Vain
How have we responded to the grace of God?
阅读文章
哥林多前书 第13章 - 当“耐心”变成神迹
「爱是恒久忍耐……」—— 哥林多前书 13:4 小时候,我以为神迹就是像分开红海,或是瞎眼得看见那样轰轰烈烈的大事。 但现在?我越来越相信,更大的神迹,或许是当你孩子一周第十二次坚持要“自己穿鞋”的时候,你还能平静地等他完成。 你坐在那里,看着他努力套上鞋子、自己系鞋带,一脸认真地想“做对”。你已经迟到了,计程车正在等人。而你,却没有爆发,没有催促。你只是深呼吸,微笑地看着他。 就在那一刻,你突然明白:这其实是一次爱的功课。 因为爱——真正的爱——不是靠惊天动地的宣言来证明的,而是藏在那些微小却不容易的决定里。比如在你想催促的时候,选择等待。 保罗在描述爱的特质时,本可以从伟大的方面开始,比如:“爱是有能力的”或“爱能行神迹”。但他没有。他写的是: 「爱是恒久忍耐。」 这听起来不华丽,也不够“金句”。只是……“忍耐”。 为什么呢? 因为不忍耐的爱,不是真正的爱——只是喜好。那种爱是:“只要你听话,只要你乖巧,只要你不惹麻烦,我就爱你。” 但真正的爱呢? 真正的爱会在诊所排长队时,仍对护士露出微笑。 真正的爱,会认真听完外婆重复讲的第十遍故事,仿佛是第一次听见。 真正的爱,会牵着朋友的手,即使他们的复原比你预期中还要慢。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妈妈,下班接儿子回家,路过一个个游乐场。 “走啦,儿子,”她说,“我们该回家了。” 但那小孩似乎非得在每一个游乐场都玩上一轮。 那位妈妈就这样等着,一声不吭。没有吼叫,没有威胁,只是静静地陪着他。 到了下一个游乐场,孩子又冲了过去。她还是等。 那一刻我想:这大概就是神的样子吧。 祂在我们的“游乐场”旁等待——在我们的拖延、反复、甚至挣扎中,不急不躁地等着我们。 神的爱,从来不急躁。 即便我们跌跌撞撞、慢吞吞,祂也不在天上跺脚催促我们。相反地,祂耐心地等候——等我们愿意转身,回到祂的怀里。 如果神对我们都如此有耐心,那我们之间,是不是也该多一份宽容? 耐心,不是懒惰,而是爱选择了“不催促”。 它支撑着一个彻夜照顾婴儿的妈妈。 它帮助一位照顾者在第87次重复同样问题后,仍然温柔回应。 它让我们说出那句:“慢慢来,我等你。” 耐心不代表我们从不烦躁。 它代表——我们选择不让烦躁掌控我们。 也许你永远不会用“菜饭”喂饱五千人,但若今天能在想发火时选择忍耐,你就在活出奇迹——一次深呼吸接一次深呼吸。 下次当有人挑战你的极限——配偶、孩子、那个不会手机点餐的顾客——请轻声对自己说: “爱是恒久忍耐, 靠着神的帮助, 我也可以。”
阅读文章
哥林多前书 第十二章 - 因为冰淇淋也属于聚餐的一部分
羡慕他人恩赐的低语,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还要常见。我们钦佩他人的口才或动听的嗓音,却暗自怀疑自己的是否重要。但比较让我们看不见神赐给我们的恩赐,也削弱了我们愿意服事的心。 赞美心跳,而不仅是微笑 我们常称赞那些引人注目的事物—别人的微笑或令人敬畏的气场。但你可曾被称赞过动脉健康,或心跳有力而规律?这些看不见的部分,才是支撑一切的关键。然而,直到出了问题,我们才注意到它们的存在。教会中也是如此。有些职分不会赢得掌声,但一旦缺少了,整个肢体都会感受到缺口。 恩赐不同,也本该如此 我们的恩赐是有目的地被赐予(哥林多前书12:11),是为要完成我们在基督身体中的独特角色。我们就像神画布上的笔触——有的浓烈,有的细腻;有的勾勒主景,有的填补空白。单看一个笔触可能微不足道,但少了它,整幅画就不完整。我们蒙召要忠心管理所领受的恩赐。无论我们的恩赐是劝勉、服事、施舍、教导、带领或是施怜悯,都要甘心乐意地献上(罗马书12:6-8)。 曾几何时,我带着一盒超市买的冰淇淋参加聚餐,面对一桌精心准备的家常菜,我觉得自己贡献微小。但当看到大家带着笑容添第二碗时,我才意识到我的那一份,其实也有价值。一道菜不能成宴席,正如一个肢体不能建成教会。同样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奉献汇聚起来,才使基督的身体完整(罗马书12:4-5)。对你来说微不足道的事,可能正是别人所需要的力量;而别人的付出,也反过来扶持了我们。因为,我们是一起组成完整的整体。 愿我们学会珍惜那些不显眼却忠心的部分,因为身体上看似软弱的肢体,是不可或缺的(哥林多前书12:22)。我们不需拥有所有恩赐,也无需渴求更多,因为神本意就是让我们彼此倚靠。因此,就让我们忠心地使用自己所领受的恩赐,并欢喜地为别人的恩赐喝彩。 用出来,而不是炫耀 虽然我们被呼召用恩赐去服事,但也要谨防用它们来追求地位或自我荣耀的诱惑。我们的恩赐不是靠挣来的,也不需要靠行为来配得。它的唯一目的,是叫我们去服事(彼得前书4:10)。正如哥林多前书12:7所说,圣灵的显现是为了众人的益处。不要因惧怕或贪图安逸而埋藏你的恩赐,免得被称为不忠心(马太福音25:26-30)。因为神既能赐下,也能收回。 喂养家庭,每道菜都重要 每逢安息日的聚集,就像一场属灵的恩典聚餐。欢喜地把你那一份摆上桌吧!因为当每一份恩赐都在发挥作用时,教会就成为一个合一而光辉的身体。而这一切的背后,神必得荣耀(以弗所书4:16)。
阅读文章
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 — 万事合一的团契
我从小在教会长大,圣餐中领受饼与杯,是我生命中为数不多的深刻恒常之一。从擘开无酵饼,到倒葡萄汁,再到唱诗歌,以及领受饼与杯的片段,这圣礼的一切,总是以不同方式触动着我。 然而,一个人愿意被感动是一种非常具有意识的决定,是一种警醒的行为。否则,我们很容易就把这看作普通、重复性的仪式。正如所有圣礼一样,它们的属灵意义远超我们眼睛与四肢所能察觉,接触的外在形式。 最核心的理解是,在领受圣餐时,我们是为了记念神对我们的爱。 耶稣从始至终完全顺服神的旨意,正因祂的牺牲,教会才能建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因着耶稣而被赎回、被带入、被接纳,也因祂而被称为配得、被称义。 如果我们明白,要成就基督的身体(即教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那为何我们还要彼此分门别类?为何我们仍然执意追求自己定下的方向,把基督的旨意抛诸脑后? 藉着这一章指出教会中属灵与属肉体分裂的例子,我们被清楚地提醒,要谦卑地省察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因着基督之死所成就的合一之恩,我们应当祷告、努力尊重他人胜于自己,使我们能彼此同住同工,彼此益处,也归荣耀于神。
阅读文章

